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来了!社会力量办新型大学还有哪些?

2025-03-13 来源:布克知识网

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月11日消息, 教育部已研究同意设置福建福耀科技大学。

此前,教育部网站于1月发布了《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》,拟同意设立福建福耀科技大学。同月,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福州召开,省长赵龙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报告内容明确,2025年,支持闽江学院更名闽江大学、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开办招生、黎明职业大学等高职院校升格本科。

福耀科技大学,今年招生!

据蓝鲸新闻报道,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福耀集团年会上表示,今年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就要招生了。

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是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,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创办的民办公助、非盈利、公益性大学。学校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南屿镇流洲岛。

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目前设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、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、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、健康科学学院、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,以及基础教学部。2024年3月25日,前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任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,助力学校走好高水平理工科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发展之路。

以成为“中国制造业高级人才的摇篮”为目标,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的设立,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扩充,也将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。

农夫山泉创始人:400亿,办大学!

据澎湃新闻消息,1月22日,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年会上发表演说,首次披露了要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消息。钟睒睒强调,要建设一座中国没有的新型大学,并计划在未来的十年当中,要捐赠400亿人民币。

此前,2024年12月27日,杭州市委召开了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,会议提出,2025年杭州将重点推进11个方面的任务。其中,第三点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任务清单中明确提到了推动筹办 “钱塘大学”

据澎湃新闻报道,钱塘大学或将依托浙江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筹建。爱企查信息显示,该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为钟睒睒。2024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显示,钟睒睒位居第一名。

社会力量办新型高水平大学

值得注意的是,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正成为高等教育的强力支点。

2024年11月18日,根据高校设置有关规定及要求,浙江省教育厅将新设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(暂名)向社会公示。

宁波东方理工大学(暂名)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、国家重点支持、省市共同建设的小而精、高起点、高水平、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。学校坐落于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、历史文化名城宁波,肩负着宁波高教崛起的希望。

2021年1月13日,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官网公布《区政府2020年12月份工作总结》,该公告披露:推进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及相关产业落地工作。

2021年11月4日,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刊文发布东方理工大学(暂名)孕育的消息,这所总投资460亿,由“中国芯片首富”、浙江省宁波籍著名企业家虞仁荣先生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举办、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重点支持筹建的高起点、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迅速成为高教圈内备受瞩目的焦点。

2022年3月,宁波东方理工大学(暂名)在宁波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暂名为甬江理工大学(暂名)。在办好优质普惠教育的具体措施中,提及“加快甬江理工大学(暂名)建设”。

截图自宁波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

在浙江,民间资本支持高等教育早有先例。1984年,“世界船王”包玉刚决定捐资相当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外汇创办大学。这所大学,就是今天的 宁波大学。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“宁波帮”乡贤慷慨助学,2017年,宁波大学成为全国最年轻的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

同样“出生”于浙江,由西湖教育基金会作为举办方的 西湖大学,也是由社会力量支持的典型。2018年,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、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——西湖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。西湖大学自筹创初期就话题不断,在科研方面接连产出一流成果,发展势头迅猛。在校长施一公的邀请和引导下,西湖大学引进了一众学术大牛。

2021年7月,《浙江省高等教育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中,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、合资、合作等多种途径参与举办高等教育,并积极鼓励社会、校友捐资助学。

截图自《浙江省高等教育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

早在2016年,国务院就发布《 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指出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,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,是一项事关当前、又利长远的重要任务”。
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撰文表示,我国已经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,而在教育后普及时代,鼓励企业家办学,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教育资源,而是推进教育改革,提升教育质量。企业家捐资举办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,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,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作出贡献。企业举办民办高校,不能追求从办学中获得现实的经济收益,而是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长期获利。

本文来源于软科、麦可思研究、蓝鲸新闻、浙江省教育厅、澎湃新闻等

河南高教融媒体矩阵

更多平台点击直达↓↓↓

Top